海口市港湾幼儿园大一班
暑假归来的孩子们,眼睛里还闪烁着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光影,对着动画中的故事情节记忆犹新,这场由动画电影点燃的热情,促使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特别的“动画奇遇记”,他们从银幕走进动画的奇妙世界,用小手推开动画的大门。
老师,你看过《哪吒》吗?我寒假里去看了,可好看了!
我也去看了!哪吒超帅的,还会变身长大。
我超喜欢哪吒的,我还让妈妈买了哪吒的衣服。
这个动画好好看呀!我好想再看一遍!
这么好看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孩子们带着对动画的好奇,打开了中国动画的“时光宝盒”,了解到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。
第一部动画《大闹画室》(1926)
当孩子们看到黑白胶片里那个跳出画纸捉弄画家的小人,惊讶地发现:“原来动画爷爷的爷爷叫万氏兄弟!”
第一部木偶动画《皇帝梦》(1947)
带有时代阶级性的第一部木偶动画,孩子们都表示过于深奥,无法理解内容。
第一部有声动画《骆驼献舞》(1935)
孩子们感受到中国动画从无声转向有声的变化。
第一部折纸动画《聪明的鸭子》(1960)
一张张的折纸通过人们的智慧折出小巧有趣的动物,孩子们惊奇发现:“原来动画片可以用手工纸做出来!”
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《大闹天宫》(1964)
经典角色“孙悟空”的出现,立马将孩子对西游记的回忆再次打开,对故事中的各种角色孩子们都能够一一说出。
第一部折纸动画《聪明的鸭子》(1960)
柔和的水墨色带给了孩子们不一样的美感,而蝌蚪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去探寻。
这些穿越时空的“动画祖先”,让孩子们知道:中国动画从诞生起,就是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的魔法,中国动画在不断发展与进步,故事的情节内容、画面效果也越来越精彩。
“动画片是怎么‘动’起来的?”带着这个问题,孩子们化身“小小动画观察员”,从视频中了解动画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中的职能安排。
在了解动画原理后,孩子们也尝试动手制作不同类型的动画,感受制作动画的乐趣。
把画着连续动作的2张纸条贴在筷子上,快速翻动时,有趣的故事在筷尖上演。
用KT泡沫板制作的转盘上贴着连续动作的图案,当孩子们轮流转动转盘时,能够看到图案上的人动作在连续进行。
用筷子固定两张画有不同场景的纸片,转动时出现会出现奇幻画面,孩子们会发现:“原来转动也能变魔术!”
在孩子们自备的空白小本子上,他们在每一页上画出连续的故事,通过快速翻页小本子,就能够看到连续变化的动画效果。
借助黑白光栅条的膜片,在移动白色卡片时,神奇的画面出现,看似凌乱的黑色线条在眼中动了起来。
除了以上的动画外,孩子们还开始了最期待的新动画制作,也就是分组制作定格动画!
动画封面设计
5个小组的孩子通过商量讨论后纷纷确定了想要制作的动画故事,并设计了好看的动画封面。
分工进行时
定格动画的制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,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并且相互间沟通商量,确定了每组成员在制作中的各个职能工作。
✦
•
✦
✦
左右滑动,查看更多
✦
工作准备中
对于后续的定格动画制作,孩子们还在继续进行中,对于最终呈现的动画效果,大家都是十分的期待。
动画还在继续,梦想还在发芽
从认识中国动画的历史,到亲手制作不同类型的动画;从单人创作到团队协作,这场“动画奇遇记”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动画的温度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创造的种子。当孩子们举着自己的“动画作品”说“我还要做新的动画”时,我们知道:关于想象、关于坚持、关于合作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图片:大一班
编辑:大一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