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
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
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从餐桌上的白米饭到农耕文化的传承,它蕴含着无尽的教育价值。
主题缘起
在一次午饭后,老师听到小朋友们在讨论:“我们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呢?”
泽泽说:“我知道我知道,是树上长出来的。”
耀耀说:“不对,是地里种出来的。”
妹妹说:“是农民伯伯用汗水种出来的。”
淇淇说:“我看过我妈妈煮饭,我们吃的白米饭是米粒变成的。”
凡凡问到:“那米粒又是怎么来的呢?”
可以说:“米粒是水稻变成的。”
就这样,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开始对“米”展开了讨论......
宸宸
稻穗黄黄的可是大米是白色的呀!
种子是这个一粒一粒的东西吗?
依辰
可以
我爷爷带我去农村看过水稻。
它们长大需要多久?要浇水吗?
恩彤
,
我们的讨论
通过孩子们的表征和表达,我们发现他们对米从哪里来、米的外观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老师们意识到这是一次引导孩子们亲近自然、探索生命奥秘的绝佳契机。活动中,小朋友们也纷纷表达想要体验这一过程,基于孩子们的对话,老师们整理了思维导图,我们开启了关于水稻的主题活动。
我的阅读记录
观察水稻种子
看一看、摸一摸、闻一闻,哇!这是稻谷的种子,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,两头尖尖的,胖胖的,颜色是黄黄的,还有一点扎手呢!
浸泡催芽
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撒到了水里,开始浸泡催芽种子,金黄色的种子经过浸泡一天,第二天捞出水放在盘子里,第五天的时间,乳白色的芽争先恐后地露出来了。
培育秧苗
幼儿通过直接感知、亲身体验、实际操作的方式学会了水稻种子的催芽与播种过程。小朋友们还把生长过程生动的记录了下来。
在幼儿园的小菜地里,孩子们参与体验水稻种植。大家一起学习翻土,将土壤变得松软透气;然后小心翼翼地撒下水稻种子,轻轻覆盖一层薄土,浇水湿润。此后的每一天,孩子们轮流当“小农夫”,观察记录土壤湿度、种子发芽情况。当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,孩子们欢呼雀跃,真切体会到生命成长的神奇力量。随着幼苗长大,还学习为水稻除草、施肥等,在种植中懂得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不易。
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期待秧苗长大的样子吧。